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,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,亚洲久无码中文字幕热,精品国内综合一区二区

首頁 特產資訊 特產企業 特產專題 特產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產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產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產 特色美食

青島萊西——三產融合提升特色產品附加值

時間:2024-08-01來源 : 中國經濟網-《經濟日報》作者 : 劉成

“走!帶你看個好光景!”一大早,青島萊西市姜山鎮姜山新村黨委書記遲德強興奮地說。

從姜山新村向北驅車5分鐘,便來到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——姜山濕地,習習微風吹拂,水面波光粼粼,偶有陣陣漣漪,仔細一看原來是有小龍蝦不時露出水面揮舞雙鉗覓食。

小龍蝦是南方特產,為何北方也出產南方蝦了?“不光能產,品質甚至還高出一截來!今年咱村自產的第一批小龍蝦已經上市了。”面對記者的疑惑,遲德強頗為自豪。

背靠姜山濕地水資源優勢,看準了小龍蝦這一餐飲“頂流”,姜山新村從2023年起聯合鄰村保駕山新村,從江蘇盱眙引進專業水產養殖公司,三方合資開始首次規模化養殖小龍蝦嘗試。得天獨厚的近野生自然條件,加之北方水溫低生長周期長,出產的小龍蝦肉質緊實彈牙,一上市就頗受歡迎。

而在萊西市河頭店鎮高格莊大閘蟹養殖基地,生產經理郭建正在指揮工人管理水草,以適應大閘蟹生長所需的清潔水質。郭建介紹,這已經是南方大閘蟹“落戶”萊西的第二年,今年在試養成功的基礎上擴大規模,投放8.6萬尾蟹苗,預計10月份上市,總產值將達300萬元。

在萊西,像“南蝦北養”“南蟹北養”的鄉村特色產業正逐漸興起。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,帶動產業增效、農民增收作用明顯。”萊西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遲宗興表示,“作為‘萊西經驗’誕生地,我們不想錯過這個‘強村共富’的機會。”

據悉,萊西市圍繞推動“強村共富”,以“鄉村公共資源+強村共富公司”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為引領,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,聚焦挖掘農村資源、提升資源價值、完善配套運營等關鍵點快速破局,因地制宜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,培育了一批鄉村優勢特色產業。

這幾天,在萊西市馬連莊鎮西瓜種植基地,碧綠的藤蔓上,滾圓碧翠的麒麟美都西瓜整齊排列,基地負責人徐菊珍正忙著采收,這也標志著又一南方品種今年在萊西成功落地。“184個西瓜種植大棚,一個大棚就能產出兩三千斤,總產量能達到五六十萬斤。”徐菊珍說。

黑桑葚掛滿枝頭嬌艷欲滴、碧根果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、不同品類的菌棒出菇如雨后春筍、培養皿中羊肚菌絲等待“農民科學家”進一步分離……盛夏時節,行走在萊西,能感受到“一村一品”串聯起的鄉村特色產業正煥發生機與活力。

鄉村產業引進來,更要可持續。萊西市在立足資源稟賦,引入鄉村特色產業基礎上,注重延長產業鏈,提升價值鏈,扎根“土”,體現“特”,形成“產”,從發展單一產品向發展多元產業轉變,從發展一產向一二三產業融合轉變。

走進萊西市院上鎮徐家屯村,只見一串串紫黑色葡萄掛在碧綠的藤蔓上。葡萄大棚里,種植戶徐源壕正趁著晴好天氣給葡萄除葉,以此增加光照提高葡萄糖度。

“得益于氣候、土壤適宜,村里種出來的巨峰葡萄顆粒飽滿、口感甘甜,深受消費者歡迎。”徐源壕說,“我種了3個大棚的葡萄,現在市場價30多元一斤,一年就能收入30萬元左右。”而在不遠處的九頂莊園,這里的2200余畝釀酒葡萄正繁茂地生長著,工人們忙著抹芽、夾枝。依托九頂莊園、歸璞酒莊等產業基地,當地發展釀酒葡萄66.67公頃、無核葡萄4.67公頃,年產量達500余噸。

院上鎮副鎮長劉文娟介紹,通過對葡萄全產業鏈進行文化創意植入,開展葡萄采摘、紅酒釀造、戶外燒烤等文旅活動,為游客提供豐富的休閑體驗,形成了“種植+釀造+文旅”產業鏈,帶動周邊村莊村民就業100余人,實現村集體和群眾增收200余萬元。

從單純葡萄種植基地到葡萄酒業內知名品鑒地,從葡萄酒地區銷售集散地到膠東遠近聞名的“網紅打卡地”,葡萄全產業鏈的培育提升,是萊西市以鄉村特色產業推動三產融合的一個縮影。

萊西市積極延伸和拓展產業鏈,將基礎農產品轉化為高價值商品,提升產品附加值,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,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,促進農業產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。在鄉村特色產業經濟帶動下,萊西市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新村達到98.2%,100萬元以上的占35.1%。

此外,為破解農產品多而不強、大而不優、品牌有而不響問題,萊西市依托鎮村共富公司,甄選域內特色農產品整體包裝推介,打造“萊西有禮”區域公用品牌,推動品牌化、精品化、規模化發展。目前,共集納產品8個大類、“土特產”160余種,培育“三品一標”農產品226個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1個,持續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。

“好風景”引來“好錢景”,好產業帶來好日子。“今年我們又投放了230萬尾蝦苗、2萬多斤大閘蟹苗,預計小龍蝦產量將達60噸,大閘蟹產量將達100噸。”遲德強說,“初步估計僅水產養殖一項便可為兩村集體增收超30萬元,帶動30多戶養殖戶年均增收3萬元。”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   作者:劉成)

(責任編輯:孟君君)
Back to Top